西安,晨光初染古城垣。一句生涩的“你好西安”,从来自美国、英国、荷兰等九国90名华裔青少年和领队的口中迸发,揭开了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的序幕。首日行程,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破壁”之旅,在古老秦川大地上演。

解码青铜
从宗周礼乐到丝路新篇
“原来我的姓氏‘陈’源自西周封国!”来自西班牙的营员陈依瑶指着课件上的青铜器铭文惊叹!西周、秦汉、隋唐……夏令营第一课《你好西安·当神话遇见历史》专题讲座,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千年画卷,引领营员们穿梭于十三朝古都的时空长廊。


汉唐章节尤为精彩。“丝路星途”生动对比古今,讲师以汉代驿站“悬泉置”接待庞大使团、管理数十传马车队的史实,勾勒出古代“跨国物流枢纽”的雏形。伴随着讲师的叙述,营员们的思绪随即切换至今日西安。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的运力规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货邮的高效运转,清晰展现了从驼铃古道到机械速运的沧桑巨变,让营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作为全球贸易枢纽的超大规模接待能力。

启智润心
工业脉动与友谊之歌
紧随历史文化的深邃之旅,《石油工业概述》课程将营员们的视线拉回现代工业文明的前沿。讲师系统阐述石油这一“工业血液”的勘探、开采、炼制与应用全链条,课程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工业体系化为清晰脉络,帮助这些成长于海外的华裔新生代理解当代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基石。


课程尾声,气氛陡然转向温情与共鸣。在老师带领下,悠扬的《茉莉花》旋律在教室响起,这首承载东方温婉气质的经典民歌,瞬间拉近了不同文化背景营员的距离。歌声汇聚成暖流,这一刻,石油工业的硬核知识与充满人文情怀的友谊之歌奇妙交融。

青铜“神兽”唤醒血脉记忆
巧手“合符”续写文明密码
午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时光骤然凝滞于秦汉的辉煌,彩绘雁鱼青铜灯、皇后玉玺、铠甲俑......当那尊憨态可掬却威仪内敛的汉代鎏金青铜犀牛尊撞入眼帘,华裔少年们忍不住震撼低呼。"《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获献犀牛,这尊文物印证了中外交流史,其通体鎏金工艺,完美诠释《汉书》‘金银为文’的记载,见证两千年前‘金涂’技艺的巅峰......”博物馆讲解员轻声细解,为此刻孩子们对犀牛尊的历史幻想填上醒目色彩。




当真正的“镇馆之宝”杜虎符现身,其错金铭文如星斗缀于虎身,符身一分为二的玄机,令华裔营员陈逸轩顿悟“这就是中国的摩斯密码!”兵符不语,却将“事以密成”的古老智慧与森严军威,凿入少年心壁。




历史余温未散,少年们在体验区化身“大秦工匠”,以杜虎符为蓝本,一场沉浸式“铸符”体验火热开启。指尖轻触胎体,营员们屏息凝神,稍抖一下‘虎纹’就变‘猫须’。来自德国的华裔女孩孙静怡高举半片虎符“快!谁做出了另一半?我们‘合符’”场馆内笑声激荡。当亲手锻造的虎符终于严丝合缝,古符的森严在少年巧思中化作可亲的文明信物,匠心永存一‘符’里,藏着祖先‘不丢手艺’的密语。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DNA,丝绸之路则是我们写给世界的信笺。”美国领队程春燕在课后感言中道出真谛。首日行程的设计匠心独运,其深意远超知识传授,它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将西安从西周到现代的三千年演进脉络清晰呈现,营员们抚摸着自制的虎符,深刻感知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生命力与创新力,文明的根脉与时代的浪潮已在第一课完成了深刻的启蒙。这些年轻的“寻根”者,正带着对祖(籍)国历史厚度与现代活力的双重认知,踏上后续更加精彩的探索之旅。

(责任编辑 :wuchenglin88)